专访彭文生:金融周期下半场的投资风向

时间:2017-09-19 18:29:38 来源:光大研究 | | 分享:

本期访谈中挖掘的核心要点:

一、当前并不是典型的经济周期复苏

对于“新周期”之争,更深入地看,大抵可以理解为各方对于周期波动分析框架的分歧。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彭文生的观点是:相较于过去几十年主流的分析框架,当前并不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周期复苏,我们需要超越传统的经济周期框架来思考宏观经济波动。关于背后的逻辑解读,彭文生先生在《首席对策》专访中表示:供给侧管理带来的“量降价升”主要是再分配影响,上游上市公司盈利增加促进了大盘股价上升,但对下游和更广的经济有挤压,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可能失真;GDP增长和CPI通胀率波动幅度下降,传统的经济周期似乎在消失;我们应该更多关注金融周期在中期冲击宏观经济的风险,而不是短期的GDP增长波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把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有利于促进金融周期转向,未来几年的调整任重道远。

二、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可能失真债券市场首先反弹的是国债

关于资产配置,彭文生在《首席对策》中开宗明义,前段时间股市的温和上涨,和上游企业的盈利增加,全球的外围经济改善以及美元的弱势,都是有关系的。由于融资条件的紧缩,四季度、尤其是明年上半年,需求端的下行压力会体现出来。也就是需求端对上游,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支撑会减少。我们要看到相关的风险,对债券市场而言,要区分两类工具,一类是所谓的无风险的债券比如说国债,还有一类是信用债。从金融周期下半场的调整来讲,首先反弹的应该是无风险债,诸如国债。因为到了经济下行调整压力,去杠杆的阶段,货币政策流动性应该是比较松一点的,首先受益的应该是国债。

三、需求在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面临明显的下行压力

M2增速连续数月处在10%以下,社融与M2增速之间的分歧日益凸显。经济学家彭文生在《首席对策》专访中认为:社会融资总量不错,是因为表外转表内信贷,非标转标准产品,但是纯业内的内信贷的这种银行的融资活动明显的受到加强监管的影响。所以就导致了M2的增速明显下滑。从价格、利率来讲很明显是紧的。因为影响未来的私人部门或者非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的需求最重要的还是融资条件,所以我们由此认为需求在今年四季度,明年上半年会有一些明显的下行压力。

四、对于数字货币的发展监管应未雨绸缪

随着金融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虚拟货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以说人们对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的期待甚至超过金本位制的回归。那么比特币是不是货币?如何看待未来数字货币的发展?对此,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比特币等私人部门虚拟货币不是货币,为应对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防控金融风险,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金融结构,在监管层面应未雨绸缪。

以下为精选的《首席对策》专访实录:

第一财经 李策:彭博您好!感谢您来上海作为《首席对策》的对话首席 彭文生为我们解读当前的经济热点话题!您是业界提出金融周期的第一人。对不少人来讲,金融周期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它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技术分析工具。您可不可以为我们解读一下为什么要重视金融周期呢?

首席 彭文生:金融周期对于我们理解当前的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很多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就是我们怎么理解我们中国的房地产走势,我们怎么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其实都是和金融周期有关系。所以在这个一般来讲金融周期和我们一般讲的经济周期比,比如说GDP增长、通胀。金融周期涵盖的时间比较长,一般来讲比如15-20年的时间。

顺周期性对宏观经济影响很大,比如说我们现在都在讨论所谓新周期的问题。按照典型的宏观经济的指标来看,GDP增长,CPI通胀来看,我们现在实际上过去的几年周期似乎在消失。因为增长都是过去一个下行的态势,但是过去一年,过去两个季度,三个季度,有所企稳反弹,但是这个幅度也非常温和。美国也是,美国这几年整个宏观经济态势,也是增长不温不火,通胀不高不低,所以似乎传统的经济周期在消失,为什么?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实很金融周期有很大关系。

第一财经 李策:同时,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很多机构的研究报告中,用来佐证新周期的观点的论据是,股市和大宗商品的涨势,而“周期回暖”“经济好转”到底应该看GDP增速还是股市反弹?只能说大家的视角不一样,根本没有在谈论同一件事情。最近二级市场中,股票和大宗商品齐飞,就有观点说新周期且行且珍惜,环保限产和叠加安全生产大检查,是否又会掀起新一轮周期品高涨?

首席 彭文生:其实这个我觉得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讲市场三根阳线就改变人们的观点。其实讲新周期的我猜测应该或多或少或者甚至主要是受市场股市上涨的影响,股市和经济的关系一直是做经济分析,做市场分析的人谈论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到底它们两者是什么关系,是经济好导致股市好,还是股市好预示经济好。供给端的管理,包括加强环保所带来的影响,对上游的上市公司是有利的,但是它对整个经济来讲,短期我们能够货币化的这一部分,环保实际上是好事情,我们的空气质量的改善,对我们都是好事情,但是它很难货币化。它体现在金融层面的来讲,对下游的行业是有一个成本的提升和挤压的影响的。

第一财经 李策:股市未必是经济的晴雨表?

首席 彭文生:对,所以一般来讲我们为什么说股市好,经济可能会好呢?因为投资者他是看未来,投资者的预期,未来的预期可能会,他认为经济好的话,比如他预期经济好,他可能会预期上市公司的盈利会增加,反映在现在的股市价格就会上升。所以股市价格上升往往被认为是预示着未来得经济会转好,有人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是美国的经济学家桑德森他写的经济学教科书非常著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曾经讲过一句话非常著名的话,他说美国股市预测了过去几十年五次衰退中的九次,也就是股市发出的信号,有时候是有偏差的,不是说股市好经济就好,或者股市坏,经济就一定坏,因为股市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到这一次来讲,为什么股市好,其实是和上游企业的盈利增加是有关系的,上游企业的上市公司盈利为什么增加呢?一个方面是和全球的外围经济改善有一定关系,复苏。和美元的弱势也有关系的,因为很多大宗商品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弱了以后其他国家对大宗商品的承受能力它的需求就会增加。那么还有一个就是供给端的,就是我们中国的供给侧的一些措施,比如说去产能,现在加强环保措施,实际上都意味着供给侧产量的减少,等于是产量减少,需求企稳,甚至还有所改善,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商品价格上游的价格上升,所以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上游行业的上市公司的盈利大幅增加。但是中游和下游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们看股市的上涨也体现在主要是一些大盘,也就是跟上游联系比较紧密的这些重工业的行业。但是这个背后是有一个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影响的,就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朝向上游行业,朝向上市公司这个有利方向发展,它对中游对下游是挤压的,对非上市公司,对中小企业是挤压的,对消费者是挤压的。所以它对经济的这种挤压的影响,我相信在未来会逐渐体现出来。

第一财经 李策:您认为PPI传导到CPI是受阻的,上游挤压中下游?

首席 彭文生:对。

第一财经 李策:上游在企业盈利改善的同时,我们的需求并没有跟上来?

首席 彭文生:或者说需求并没有像价格显示得那么强。

第一财经 李策:这一轮经济反弹、增长率的恢复,需求方面主要靠出口拉动么?

首席 彭文生:出口有一些改善,刚才讲了这里面有美国、欧洲金融周期,美国金融周期上升阶段,欧洲的金融周期有见底的迹象,这是共振的影响,等于是一个全球的需求的共振,美国金融周期往上走,欧洲见底,中国是在金融周期接近顶部,去年的一轮信贷的扩张。这是对需求端拉动的影响。但是这种需求端拉动的影响能不能持续?我们看国内来说从今年三四月份加强金融监管,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偏紧的流动性条件。把这些结合起来我们看到融资条件在紧缩,一个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一些融资端的利率,比如说贷款的平均利率,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同也存单的发行利率等等这几个月明显在上行。

第一财经 李策:股市近几个月温和上涨,煤炭有色经常领涨,二级市场的诸多表现和金融周期是什么样的关系?

彭老师:在二级市场过去一个典型的分析工具,叫美林时钟。美林时钟它就是从传统的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经济复苏、繁荣、衰退、箫条,这四个阶段来看危机的增长和通胀不同的组合来判断经济在哪个阶段,不同的阶段货币政策、宏观政策的取向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流动性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判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投资策略。这样的一个分析工具,分析框架这几年似乎失效了。为什么失效了?就是因为经济周期这种波动的特征在减少,甚至可以说在消退、消失。没有明显的这种所谓的复苏、繁荣、衰退、箫条,有的时候复苏一点,还没有到繁荣,又下来了,下来了又不是衰退,又不是箫条。所以这个背后的原因还是金融周期的影响,是什么呢?就是信贷的投放,我们企业也好,我们个人也好,我们拿到贷款做什么?基本上用贷款做消费的,比如买汽车,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是投资。

投资有两个方式:一个是新建资产,比如新建一条公路,新建一个厂房。另外就是购买二手资产,比如说土地、股票,购买二手资产就容易带来资产泡沫问题。所以在我们现在过去四十年金融自由化的时代,银行信贷成为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信贷的所谓货币的超发,主要是和资产泡沫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和经济的短期需求,通胀压力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现在我们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呢?就是短的周期波动特征在消失或者在减少,但是累积的矛盾会导致长周期的拐点一旦发生,经济受到的冲击就会非常大。在不少国家,比如说美国他的金融周期的拐点是2007年,最终导致金融危机;日本的金融周期上一次的拐点是1990、1991年,后面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整个经济持续十多年的非常疲弱的态势。所以我们现在讨论关注金融周期,一个是它对我们理解金融问题,另外一方面对我们理解宏观经济的波动,理解当前的宏观政策,包括金融监管的政策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的一个含义是什么呢?就是短期的波动很温和,GDP的增长,CPI的波动比较小,但是它可能隐含着未来的风险,更大的不稳定的风险,所以要从不能被短期的GDP增长这种小幅的波动,似乎企稳所迷惑,我们要关注金融风险带来的中长期的冲击。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宏观经济其实也没有怎么大的反弹,经济增长是比较企稳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这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金融监管,要治理金融乱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建立房地产的长效机制。其实我认为是符合我们从金融周期的视角来看这个经济、金融问题的,要看远一点。

第一财经 李策:仔细拜读了您的作品《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您曾提到,中国第一个金融周期在接近顶部,这似乎与市场盛行的新周期一说有所不一致。您如何看待新周期之说?金融周期下半场和新周期开启这两种说法,是视角不同,还是有内在不一致性?

首席 彭文生:因为我们传统的经济周期,GDP增长这种周期它的特征在消失,在减少。原因就是因为过去40年金融自由化的时代,银行信贷大幅扩张,这个不光我们中国,全球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在金融自由化的时代,我们考虑经济周期的波动必须要看金融,所以我们为什么说中国经济或者中国的金融周期在接近顶部?就是因为我们持续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我们信贷开启了一个大幅扩张的时代。所以经过十年的这样一个扩张,比如说还本付息的负担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新增贷款是为了还旧债,这个实际上是金融风险的一个体现。比如说这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到的去杠杆,主要是两个领域,一个是国企,一个是房地产。国企是因为国企享受政府的某种形式的信用,政府的信用担保,那么国企获得贷款的能力比较强,也就是说它的杠杆率比较高。

第一财经 李策:您提到了杠杆率,我专访社科院李扬老师时,他表示:“对债务问题的观点是,中国的债务问题是严重的,但严重的债务问题不会引致金融风险。”您如何看待杠杆率的问题?

首席 彭文生:我觉得我们讲到杠杆率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个流行的误区,大家总是试图从一个总量的角度来看债务负担,看这个杠杆。比如说我们说整个经济的负债率多少,其实这是有偏差的。一个经济体里面你的负债,就是我的资产,我把钱借给你,那你是我的资产,同时也是你的负债。所以不存在一个总量的杠杆率的问题,其实杠杆都是结构性的,都是指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某一个部门。所以我们看当年美国的杠杆率高,它主要是家庭部门,个人的,和房地产泡沫联系在一起的。日本当中他的杠杆主要在企业部门,企业的负债太高,也是和房地产联系在一起。所以任何一个经济,我们国家也是,我们现在说国企和房地产主要还是指企业部门杠杆率高。所以它都是结构性的,但是这种结构性的债务不可持续,可能会对总量是有影响的,因为它有连锁的反应。某一个行业的债务违约多了以后,它对整个金融体系的资产质量是有影响的,金融体系资产质量受到影响,它就会影响银行体系的放贷能力。那么对其他行业也会有影响。

但是我们国家咱们的国有企业,这样的一个机制,政府的政策导向,我也认同,就是说在我们中国发生美国式的突然停止式的金融危机可能性比较小。但是这个压力会体现在其他方面,它没有市场出清的这种比较剧烈的调整的话,金融问题的扩张,对经济其他部门的挤压,只会越来越严重。所以这个压力会在其他层面体现出来,必然也会导致宏观政策在这些领域会做调整。比如说我们看到最近加强环保的措施,实际上也是一个促进结构的矛盾,在环境污染这个层面已经达到了政策必须采取严厉的措施。包括贫富分化问题,加强扶贫的力度,加强财政干预的力度,其实这些都是在这些层面的一个体现。

第一财经 李策:9月4日,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文停止ICO融资,各类数字货币应声大跌。您认为比特币泡沫是否会被刺破?您如何看待数字货币未来的发展?

首席 彭文生:我觉得这个背后的一些技术层面,比如所谓的区块链这种技术,它是一个创新。但是不代表建立在这个技术基础上的所有产品它是真的创新或者是一种好的创新。我们看比如说比特币是不是货币,这是很清楚的,很少有人用它来做支付手段。更谈不上是一种记帐单位,你要说它是储值工具的话,它的价格波动性又很大,又不是一个好的储值的工具,主要还是炒作的工具。所以咱们监管机构现在中外都把它作为一种商品,像类似黄金,或者类似其他的大宗商品作为监管,我觉得还是对的。

第一财经 李策:在金融周期的下半场,关于资产配置,有观点认为目前债券市场具有配制价值,但是不会很快进入牛市,A股的权益类市场具有投资价值,您赞同么?

首席 彭文生:我觉得这个还是要看每个人自己的风险偏好,自己的年龄阶段,自己的资产规模,现在的资产配制情况,很难给一个说,现在在这个点就应该投资什么。但是我们要看到相关的风险。我觉得债券市场要区分两类工具,一类是所谓的无风险的债券比如说国债,还有一类是信用债。从金融周期下半场的调整来讲,首先反弹的应该是无风险债,像国债。因为到了经济下行调整压力,去杠杆的阶段,货币政策流动性应该是比较松一点的,首先受益的应该是国债。那么风险债或者是信用债,因为未来的去杠杆过程中,债务违约的数量会增加,所以这方面未来的憧憬现在还很难说,现在说已经见顶了,还太早了,这个未来的调整,可能还会有,甚至还要加大。

第一财经 李策:您曾提到说,虽然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等成为近期国内资本市场的热门词汇,但不是并不是学术和政策研究机构主流的分析框架。您认为这些名词在中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被政策研究机构抛弃的原因又是什么?运用这些框架来分析中国经济波动问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席 彭文生:因为这些名词,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还有库兹涅茨周期

等等,不是资本市场的主流,或者你说资本市场研究报告很多,主要是国内的,国外的资本市场我们也没有看到成为很时髦和热的词。

第一财经 李策:能拿过来生搬硬套吗?

首席 彭文生:这个问题就是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所以我说它为什么不是主流呢?我们看中央银行宏观政策机构,不仅是中国的中央银行,我们看美联储,看欧央行,英格兰央行,日本央行,反正我没有看到,我特地搜索了,我没有看到这些中央银行有研究这些周期的。经济学文献,你要搜索这些词你会发现他们都是在经济史的研究里面,这样的文献里面出现。所以它不是分析当前的经济问题的一个有效的工具,为什么是这样呢?就是因为这些周期分析都是一百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的,当时主要是一个统计分析,就像我们今天的股市,做技术问题,画K线图一样。但是有一些研究者就把某些商品,某些行业的它的价格和它的量化图,试图找出一个规律,其实它背后是没有一个比较严谨的理论基础,理论框架,所以只能是看当时的状态。所以它不适用于今天的经济,因为今天的经济结构,今天经济的模式,已经和一百年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有一个比如说一百年前我们还没有宏观经济的,还没有宏观经济学,没有宏观政策,没有GDP这个指标,今天我们讲的宏观周期的波动,实际上是和这些总量指标和宏观经济政策联系非常紧密的,所以这是为什么我说,实际上这些周期,这些名词听起来是很有似乎是比较奥妙,但是实际上应该说它是没有抓住当前我们经济波动的一些主要矛盾。

第一财经 李策:今年社会融资余额同比增速始终较为稳定在两位数,社融与M2增速之间的分歧日益凸显。您认为社融和M2背离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会持续?

首席 彭文生:因为社会融资它和M2对应的资产端不是一个完全匹配的,我们说M2它的变化来源是银行体系的资产端,银行体系它有贷款,它有债权人的投资持有,它还有其他的投资,表面上看可能是纯业内的投资,实际上是内信贷的,受到今年加强金融监管影响的。所以我们看到社会融资总量似乎还不错,那是因为表外转表内信贷,非标转标准产品,但是纯业内的内信贷的这种银行的融资活动明显的受到了治理,受到加强监管的影响。所以就导致了M2的增速明显下滑。所以我们判断存量来讲,应该是紧的,从价格、利率来讲很明显是紧的。因为影响未来的私人部门或者非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的需求最重要的还是融资条件,短期来讲。所以我们由此认为需求在今年四季度,明年上半年会有一些明显的下行压力。

第一财经 李策:从本周五的盘面来看,钢铁股、稀土永磁、有色金属和煤炭股等周期股是一个大跌格局,较大的拖累了指数的运行,打击了投资者的做多信心。您认为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需求下行,那么投资应该注意什么?

首席 彭文生:这个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今年股市的上涨主要集中在上游行业这种上市公司,它的原因实际上是和我们去年的信贷投资需求的改善是有关系的。那么这个能不能持续,刚才我讲了,融资条件的紧缩,四季度、尤其是明年上半年,需求端的下行压力会体现出来。也就是需求端对上游,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支撑会减少。那么供给端的这种管理,包括加强环保所带来的影响,对上游的上市公司是有利的,但是它对整个经济来讲,短期我们能够货币化的这一部分,环保实际上是好事情,我们的空气质量的改善,对我们都是好事情,但是它很难货币化。它体现在金融层面的来讲,对下游的行业是有一个成本的提升和挤压的影响。

第一财经 李策:财新中国综合PMI数据(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显示,8月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运行双双加速,财新中国综合PMI上升0.5个百分点至52.4,为六个月以来新高。您认为PMI的持续向好预示了社么信号?市场是否有通胀担忧?

首席 彭文生:我觉得看经济未来的走势,前瞻性的指标有两大类:一大类是短期的,未来两三个月的PMI,因为PMI很多反应的是,PMI里面最有价值的前瞻性的指标就是定单,对外定单,对内定单,内部的定单。但是这个是比较短期的,相对比较中期一点的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融资条件。所以8月份的PMI可能比预期的好一些,可能意味着未来两三个月的情况应该还可以,但是不能把它过度延伸,看的更远一点还是要看融资条件,看外部需求的前瞻性这个情况怎么样。

第一财经 李策: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大涨,涨破6.5后又出现小幅回调。您认为本轮人民币大涨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美元指数弱势还是国内基本面支撑?您如何预测年内人民币走势?

首席 彭文生:人民币汇率到底是强势或是弱势我记得一年前或者两年前有很多争议,比如现在也是一样,我们兑美元是升值了,但是我们有效汇率,就是贸易加权的平均汇率实际上没有升值,甚至还有小幅的贬值,这是因为什么呢?就是这次主要是因为美元弱势,因为美元对其他的货币包括欧元,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美元贬值比较多,也就是说大家都对美元升值,人民币是其中之一。也就是相对美元是强势,相对其他货币你很难讲它是强势。因为美元是储备货币,它和金融市场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它可能和资本市场的情绪联系更紧密一点。所以美元强势往往在对资本市场情绪的支持可能有一些影响,但是如果对实体经济,对贸易这个情况来看还是要看加权平均的这种汇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似乎在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情形,一方面贸易加权汇率没有升值,甚至还有小幅的贬值,也就是说我们贸易的竞争力没有受到损害。但是另外一方面资本市场情绪受到对美元汇率强势的这种支撑,所以说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态势。但是我觉得这里面还是不能被短期的这种波动过渡的延伸,甚至有人说人民币是不是回到趋势性升值的态势,我觉得这个还是要谨慎的看。因为这个里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就是外围环境美元贬值这么多是不是还能够持续?这个要看欧洲经济,新兴市场和美国经济相对的变化。第二个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实际上是和我们对资本帐户,对资金流出的这种管理应该说是有关系的。所以未来还是要看汇率和经济基本面的一个关系。

第一财经 李策:从全球市场的角度,美元走弱,美国非农数据不及预期,CPI同比增长连续第5个月低于预期和2%的目标水平。您认为9月美联储是否会按预期启动缩表?加息是否会延后到12月?美联储缩表是否会扭转人民币升值态势?另外,美国股市目前是什么估值水平?

首席 彭文生:其实我们看过去这一段时间,美国的股市上涨的比较多,实际说我们看估值的话,如果按照美国股市的市值对GDP的比例来看,美国股市现在的估值已经超过了2000年股市泡沫的水平,达到了历史的高位,所以美国的股市实际上已经到了估值非常高,不可持续的程度。很多人做过研究,对未来股市的回报率,最靠谱的前瞻性的指标是什么呢?就是现在的估值,现在的估值越高就意味着未来,当然这个未来不是一个月,两个月,时间稍微长一点,未来一年两年三年五年,这种回报率就会低。现在的估值越低,未来几年的回报率就相对比较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股市是有问题的。对美国股市的支撑,过去这一年升的比较多的实际上是和美国的企业盈利,和特朗普的一些财政扩张,减税的这些措施这些预期影响还是有关系的。现在看来很多政策也是很难到位或者很难兑现,估值就已经包含了这些预期了,这些预期如果不能落实的话,实际上美国股市我认为是偏高的。

关于加息缩表,美国经济现在面临的问题,你看经济似乎好了,美联储要加息,又要缩表。但是没有那么好,你看最近的数据又体现经济没有那么好,根本的问题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现在整个大的框架出问题了,还是靠这种货币政策,经济不好了,货币政策再松一点,本来要加息不加了,或者本来要缩表,不缩了。实际上还是揪着政策框架,一方面金融管制要放松,另外一方面经济不好就继续放水。继续放水的结果是什么呢?金融扩张的结果是什么呢?贫富分化越来越大,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是弱的,整个经济增长是没有持续力的,这个时候又靠放松货币政策,又靠放松监管,实际上是一种恶性循环,它的整个政策框架,全球整个大的政策框架出了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讨论短期的非农就业数据,经济增长怎么样,不代表趋势,它是一种短期的波动,你如果好一点,政策紧一点它又下去了,下去了然后政策又放松,实际上它没有趋势性的行业,根本的问题还是整个全球的宏观政策框架出了问题。

第一财经 李策:相对而言,新兴市场股市的估值水平呢?对目前的港股和A股,您怎么看?

首席 彭文生:相对来讲要好一些,如果我们看其他国家的比较,跟美国比较,美元弱的时候一般来讲新兴市场的股市也是涨的,确实是这样,过去这一段时间。港股也涨了不少,A股实际上也涨了,我们看这些大盘、蓝筹的股票。所以可以说是一个全球的资产价格上升。未来我刚才讲了股市估值,如果美国股市有比较明显的调整,对我们中国,对新兴市场国家可能都会有一个连带的影响。另外一个我觉得值得关注的就是美国的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最近看到美联储的第二号人物Stanley Fischer辞职了。为什么辞职?你要看前几天英国的金融时报对他有一个专访,他在这个专访里面提到就是美国政府现在做的放松金融监管的这些措施,他认为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他这个话说的很重,实际上他说是危险和不负责任的,这个话说的很重。也有人讲,他接受金融时报专访实际说就已经交了辞职报告,因为他在专访里面讲的这个话是非常严重的。也就是说美国未来的金融和货币政策可能面临着一个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包括Stanley Fischer辞职以后,耶伦能不能得到特朗普的重新任命等等。所以这块我觉得还是要谨慎一点。


相关推荐